厨电行业资讯12月8日讯: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化深化、房地产业如火如荼、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其中就有热水器行业。而广东顺德的万和电气,正是热水器行业发展浪潮中的弄潮儿。
万和电气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64亿元,同比增长22.79%;营业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5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37%。
从刚创业时仅2万元的投资,到如今总资产达130亿的规模,万和的发展之路到底如何?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就此采访了万和集团董事长卢楚隆。
万和集团董事长卢楚隆
创业之路:从两万元起步
2018年,关于万和,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世界杯期间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巨幅广告——阿根廷队“夺冠全免单、金靴享五折、晋级即返现”。阿根廷虽未夺冠,但梅西这张王牌拥有无可匹敌的人气,这也让作为赞助商的万和在世界杯期间备受关注。
而事实上,万和已经连续14年在燃气热水器行业占据第一。“在燃气热水器行业,我们已经能与国际一线品牌进行竞争,”卢楚隆说。在以前这或许是不敢想象的。
时间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那是创业潮来临前夕,如今老一辈的企业家正是在那个时期厚积薄发,他们活动在各个行业的最基层,深入到工厂运作的最前线,孜孜以求,为之后的一飞冲天打下基础。
1973年,卢楚隆高中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到机械厂去做自费学徒,没有工资,食宿不包,但他一干就是两年,“上班的时候,我就学了很多东西,干完这个工种,又干那个工种,钳工、刨工、切工……”,没一样是他干不来的。后来,卢楚隆开始学习电工,一页页翻书本解惑、守着中央电视台的电子理论讲座学习。
而万和集团四位初创股东之一——卢楚隆的大哥卢础其则很早就掌握了无线电技术,是一位修理电视机的好手,因过硬的技术在当时还被周围人称为“桂洲一绝”。
1987年,卢础其带着卢楚隆、卢楚鹏和他的徒弟叶远璋下海创办了城西电器厂,几人白手起家,“当时是我大哥投了一万块钱,我投了一万”,这两万块钱,就是如今总资产上百亿元的万和集团最初的根基。
突围之路:“没有创新精神,我们走不到今天”
刚开始工厂的业务是为打火机产业做配套,后来又新增为同城的热水器厂商万家乐生产核心配件。生产热水器整机在卢楚隆看来是“被逼的”。
1991年,大哥卢础其率领的技术团队研发出超高压的脉冲点火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压力从1.5伏升到9000伏,但因为整机厂家生产技术上的一些原因,这一技术并未得到应用。
卢础其是不甘心的创新技术烂在手心,便找到了热水器行业的龙头老大万家乐,但是万家乐当时生产的电子打火热水器在市场上销量非常好,没有必要再研发新一代的热水器,于是这个研发项目又回到了卢础其手里。
“我们自己做!”被逼无奈,最终卢础其拍板了。
但是,做热水器整机对城西电器厂来讲,无异于背水一战。
“当时投了170万,是大哥、叶远璋、弟弟我们几个人的全部身家”,卢楚隆回忆道,这意味着,一旦研发不成功,这几年的辛苦全都白费了。
说干就干。大哥主攻研发,卢楚隆就挑起了销售生产的担子,在研发上下的血本让卢氏师徒四人倍感压力,“1991年、92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至少工作16个小时。”
最终,卢础其率领的技术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超薄水控全自动热水器,这款热水器给市场带来了“水阀一开,热水即来”的全新体验,避免了传统热水器打开水阀不能立即放出热水的缺点。
产品一出,市场反馈非常好。当时城西电器厂产能不足,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拿到货,不少商家甚至预付款给城西电器厂。
1993年8月28日,万和正式成立,产值已经达到1.5亿元。后起之秀的万和,改变了当时以万家乐、神州、玉环和沈乐满为首的四大品牌格局。“1994年我们交了一千多万的税,把朱省长(时任广东省长朱森林)都惊动了,”卢楚隆说道。
从初创时两万元的本钱到产值上亿,万和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品牌突围。这次突围奠定了万和靠研发制胜的基因。当时国内的大多数家族企业,都是靠贸易机会或者引入生产线起家,很少有像万和这样一开始就走向了技术研发的路线。
提到起那段时光,卢楚隆感慨,“我们靠的一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个是不断地学习,创新的精神以及创业的精神,否则我们走不到今天”。
多元化之路:最重要的是找准定位
在卢氏兄弟和叶远璋领导下的万和看似无往不利,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万和也面临着中国企业的十字路口:专注一条路,抑或多元化?
万和选择了后者,但是也走了一段弯路。
90年代中后期,万和开始进军微波炉与消毒柜,之后又把格局铺到整个厨房领域,建立了厨房事业部,研发电风扇、电饭锅等厨房用具。
但是,卢氏师徒几人很快就发现“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利润却没有增长”,而且成本持续上升。2002年,主持万和的卢础其感觉万和已经面临发展的“天花板”。两年后,卢础其正式提出进行战略转型。
一改以往盲目多元化的做法,万和开始大力提升质量管理、品牌营销、自主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并且砍掉生活电器事业部,将热水器、消毒柜、厨具事业部合并成燃气具事业部。
到2006年,万和正式提出“以燃气具事业为核心”的战略定位。
转型后的万和开始重新焕发活力。2006-2008年均保持最低35%的增速,连金融危机也没能阻止万和的势头。
2011年1月,万和电气成功上市。同年2月15日,万和集团下属公司鸿特精密也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同一家集团下的两家公司几乎同时上市,这在中国的资本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卢楚隆自豪地说,而这是他创业4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卢础其曾在一次公开访谈中将万和保持领先的关键归结为清晰的战略规划。他坦言:“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战略制定要有前瞻性,也就是洞察先机。”
但是比起决策失误,卢楚隆觉得“和气”更为重要。
万和创立25年,公司决策始终都是几个创始股东在做,万和持续发展的经验也来自于几位股东从决策失误中吸取的教训。
“我们(决策失误)最多是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很快就会赚回来”卢楚隆说,“但我们绝不为此伤害和气,大家都是明白人,很快就会知道怎么做”。
未来之路:双子星战略助力转型升级
2015年对万和来讲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二代掌门人卢宇聪到来。但更为重要的是,万和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发展路口。如何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互联网+转型升级,是万和以及大多数传统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卢氏师徒四人的创业赶上了厨电行业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卢宇聪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的市场。80、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意愿更强,追求高科技产品,也更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
消费主体的改变,带来了厨电行业日渐增强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这对万和这类已经打出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而言是利好的,但紧追不舍的美的、海尔等综合性厂商给万和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
市场的剧变要求万和必须有所应对,卢宇聪主持万和以来,继续大力推行“双子星战略”,即在巩固万和燃气具领域的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厨电,向高度相关的吸油烟机、消毒柜以及净水机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战略。
为实现智能化改革,万和投资上亿元建设“智慧工厂”,进行“云制造”战略,引进MES系统,实现智能化转型。在生产端,卢宇聪也不遗余力地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步伐。
与此同时,在营销方面,万和全力打造自己的云营销、云服务平台。万和建设的“云营销”和“云服务”系统均已通过了首批两化融合评定以及入选国家863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加速发展线上营销的同时,万和的传统营销渠道并未萎缩,今年上半年,万和电气传统渠道实现销售收入15.20 亿元,同比增长超34%。
此外,为迎合新型的消费者,在品牌方面万和也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风格,主打“专业、时尚、轻奢”的新品牌形象。2018年开年,万和便通过赞助湖南卫视王牌节目《歌手》,实现跨界营销;借“世界杯年”契机,万和成为阿根廷球队的官方赞助商,借势曝光。
与此同时,万和的国际化进一步铺开。
卢宇聪执掌万和后,紧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2017年11月万和专营店在阿塞拜疆开业,今年6月万和产品体验店落地泰国曼谷,包括成为阿根廷赞助商,拉开了万和全球品牌传播的序幕。
而卢宇聪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步还将着手将市场拓宽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万和品牌国际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8年,持续增长了6年的厨电行业零售额规模首次出现了下滑,各种品类的表现均不尽人意。这似乎给厨电企业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在万和内部人士看来,万和的此次变革是比较成功的,它实现了自上市以来最好的业绩增长。
在厨电行业整合加剧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品牌动荡不安甚至销声匿迹。中国制造企业无疑步入了升级转型的关键期,万和的发展经验或许能够给一些迷茫中的企业一些思考和借鉴之处。
图文来源:网络,厨电行业资讯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叶子